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州市、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

鄂州市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综述之二

 时间:2015-08-18 08:40:31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鄂州市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综述之二

  “不歇脚书记”吕守山、“电瓶车书记”王海峰、带着锅碗瓢盆下乡的刘传坤……回想起我市选派的第一批“第一书记”,总有一些身影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他们用脚丈量民情、用耳聆听民意、用心感受民生、用行动解决民忧,为群众做了不少好事、实事、善事,一个个美名书记不胫而走。

  今年2月,第一批“第一书记”任期届满,第二批“第一书记”接过交接棒,踏上造福群众的新征程。市委把“第一书记”办实事纳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要内容,要求“第一书记”扎扎实实为基层办几件实事。“第一书记”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调研摸底,梳理出需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解决的166件实事。

  如今,“第一书记”们已经在广袤的农村工作了整整半年,他们接地气、通民气、聚人气,办实事做好事,给农村基层带来了可喜变化。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强村富农市委副书记、市长叶贤林在华容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调研时强调,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精力放在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上,以生态农业为抓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梁子湖区太和镇新屋村支部的墙上,挂着一张宽大的展板,上面是该村生态农业总体规划图。今年2月份,李如松驻村后发现,新屋村是典型的山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田地抛荒,实际耕地面积只有2500余亩,村级集体经济较薄弱。

  荒山荒地是被人遗忘的“金矿”。李如松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在广泛征求意见后,选择发展生态农业来带动该村经济发展,并为新屋村描绘了发展蓝图,制定了三区二场一基地的“321规划”,即:早山景区、生活休闲区、库区生态园林区、新屋林场、新屋养殖场和生态农业基地。

  发展的“沙盘”已成形,李如松开始破解一个个难题。首先是土地流转难,村民愿意种植土地的,可以置换其他位置同等面积的土地;对于抛荒的土地则进行代收代管;长期无人种植的田地,按照每年每亩300元的价格进行租赁。其次是资金筹措难,积极争取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和共建单位、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支持,不足的部分则由村合作社自筹。

  奋战3个月后,新屋村建成了100亩冬枣基地、180亩香椿基地和240亩油茶基地。原来大面积的土地抛荒,现在基本见不到了。

  华容区华容镇刘花村“第一书记”周彬,呵护着该村第一个生态农业基地的成长,先请技术人员指导该基地规划、科学种植,后又协调30万元进行农业生态园建设,为基地大棚建设等进行帮扶。此外,将投入的资金作为村级股份入股,村民用土地入股当了股东,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长足发展。目前,种植水稻、玉米、葡萄、湘莲,开挖鱼池,栽植桂花、楠木等树木共计400亩。同时,还为第二个农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前期工作。

  每个村要结合实际建立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或示范点是“第一书记”工作首要要求。湖瓢村“第一书记”刘智余依托当地紧挨梁子湖的地理优势,将30亩的池塘种上湘莲,以此作为湖瓢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种植湘莲过程中,全过程做到种植零污染、药品零添加、安全食用100%,初见成效。

  以此作为湖瓢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种植湘莲过程中,全过程做到种植零污染、药品零添加、安全食用100%,初见成效。

  目前,我市“第一书记”共兴建生态农业基地110多个,共计16000亩,种植茶油、香椿、湘莲、果树等作物近20种,还有“四大家鱼”、螃蟹等水产养殖正鱼跃水欢。

  【点评】乡村发展滞后,关键在于没有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第一书记”们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资源优势,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让荒地“飘绿”让乡村生金,做了一件强村富农利长远的大好事。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惠民利民

 1/4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检索: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