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南朝石刻遭拓印 涉事教师致歉称不知违法

 时间:2019-10-10 09:08:05编辑:李梦来源:环球网 综合

南朝石刻遭拓印 涉事教师致歉称不知违法

  江苏国宝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当地警方介入调查,目前涉事者已致歉wDe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10月6日,多段拓印文物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画面中,一群年轻人正在江苏镇江丹阳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上铺纸拓印,疑似非法盗拓。记者从丹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涉嫌破坏文物的师生来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目前,涉事者已经致歉,而来自行政部门的相应处理,也正在进行当中。那么野外文物究竟该如何保护?wDe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对文物拓印需有相关资质,还需获得省级甚至国家文物局的审批wDe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10月6号中午12点左右,一辆大巴车驶入了镇江丹阳三城巷村的南朝陵墓石刻群附近,下来了一群年轻人。随后,他们拿出背包里的宣纸和墨汁,将宣纸铺在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南朝天禄石刻上,开始拓印石兽上的花纹,仅仅不到一米外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wDe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当时,文物爱好者“若耶溪”和朋友一起寻访江苏丹阳的南朝石刻时,拍到了上述场景。网友“若耶溪”说:“巷子口停了一辆大巴车,我看到那么多人,我随意拍了两段视频,群里伙伴们说这是违法行为。他们就打电话给文保部门报警了。”wDe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随后,业余文物保护专员唐云生接到了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张益的电话,要求唐云生立即制止这种行为。唐云生:“他们当时正在拓片,我说上面要求不允许弄。我要求他们归还(拓片),他们也不还,我就只好把汽车牌照拍下来了。”wDe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丹阳市文广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张益告诉记者,接到举报后,他一边动身赶往现场,一边给文保员打电话要求制止。但当张益赶到现场时,这群人已经离开了。张益说,国家对文物拓印有着严格的规范,《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规定,拓印文物不仅需要依法履行审批手续,拓印者也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而对于10月6号的拓印行为,丹阳文保部门一无所知。张益:“对文物进行拓印必须要经过审批,他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因为这个审批,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想我们镇江市都没有这个权限,要上级部门、省里,甚至是国家文物局。”wDe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涉事者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带队教师已对此深刻致歉wDe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10月8号清晨,记者赶到三城巷村的南朝陵墓石刻附近发现,三只遭到拓印的石兽上仍残存着点点墨痕。丹阳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梁振若告诉记者,发现盗拓行为后,文保员唐云生立即报了警。8号上午,文广新局相关人员再次来到辖区派出所,向警方了解情况得知,盗拓者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由学院老师带队。wDe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8号下午,在丹阳警方的要求下,当时的带队老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刘女士来到丹阳,向当地警方和文保部门说明了情况。刘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她组织了20多个学生,进行人类艺术史多样化课程教学,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她带领学生们一起对文物进行了拓印:“我们有一个艺术实践的环节进行了一个拓印的创作。我们在文保员的劝说之下我们就离开了。我现在对这个事情表示深刻的道歉,以后在不论在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环节,或者说是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一定要对文物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学习。”

南朝石刻遭拓印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617282.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南朝石刻遭拓印 涉事教师致歉称不知违法]相关阅读
  1. 全球五大藏宝地:老蒋野心太大

    太平天国藏宝之谜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宝藏示意图,...[详细]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南朝石刻遭拓印]南朝石刻遭拓印 涉事教师致歉称不知违法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