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州市、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

西藏农牧民告别“老三样” 蔬菜自给率已达90%以上

 时间:2015-08-16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前几天,家住拉萨城关区的格桑次仁老人带着老伴和小孙女,坐上了拉萨开往北京的Z22次列车。“孙女放暑假了,我们老两口带她去首都北京看看。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西藏去内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青藏铁路公司员工介绍,近期拉萨火车站日均出藏游客14000人次,其中赴内地藏族游客占到15%—20%。

格桑次仁老人一家的快乐假期,是西藏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民生为重,民生优先。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50年,是大力改善民生的5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进一步把财力向基层倾斜,每年将七成财政收入用于改善民生,以每年利民惠民、利寺惠僧的“十件实事”为中心,加速实现“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的民生目标,确保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传统的民生内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追求温饱向追求高质量高层次生活转变。

“再也不能等靠要,更不能满足于吃饱喝足。”米林县雪卡村村民尼玛告诉记者,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和其他6户村民集资成立了红太阳药材种植合作社,基地现有药材种植面积160亩,建有11个天麻育种大棚、16个灵芝种植大棚等。去年,合作社收入达180万元,除用于追加投资的150万元外,人均分红1.5万元。望着眼前一株株五颜六色的药材,尼玛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出去打工,不懂汉话、不认汉字可不行。”朗县驻冲康村女干部达瓦曲珍说。村里举办了不同类型的学习班,40岁以上村民主要学习藏文字,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学习普通话和汉字,年轻妇女则学习算术等实用知识。米林县鲁霞村盛产玉米、蕨菜和各类药材,但由于信息闭塞,难寻销路。3年前,一次互联网销售培训,让村民们见识了现代网络的神奇和威力。现在,村里的“网络学习室”里,坐满了前来学习的村民。

农牧民的传统饮食习惯在改变,主张“少盐少油少肉,多菜多果多杂粮”。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已成为老西藏人的记忆,现在西藏本地蔬菜自给率达90%以上。许多家庭开始研究如何把饭菜做得既科学又美味,电视里各类烹饪节目大受欢迎。

城镇居民在生活上有了新的追求。“以前谁家要是有一栋石头房子住,就很幸福了。”居住在柳梧新区的伟色说,现在小区都讲究房前有树、房后有花。

西藏自治区米林县才召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雅鲁藏布江南岸,年近50的村民达娃告诉记者:“30年前,我们住在山上,走路光着脚,粮食不够吃,主要靠打猎和采集野果。”1985年开始,当地政府在县城附近的平地上为村民盖了房子,这些年来又大力推动开办餐馆旅社、养殖编织等多业经营,村民去年人均收入达1.2万元以上。

才召村的巨变是西藏民生改善的缩影,也是各族群众享有幸福与尊严的生动体现。各族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贫有所济,幸福之花在雪域高原处处绽放。

住有所居,农牧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克松村,村民达娃次仁指着院内新盖的两层楼房告诉记者,新房一共花了10万元,其中政府给了1.5万元补助,银行提供3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就在3年前,一家人还挤在3间低矮的土坯房里,进屋要低头猫腰,卧室隔壁养牦牛,院内弥漫着牛粪的气味。

如今,从藏北草原到雅砻河谷,从象雄故里到尼洋河畔,处处可见藏式风情的崭新民居。自治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次旦介绍,开始于 2006年的“安居工程”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62782.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