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员工“被就业”屡屡发生 企业偷税盯上“隐形员工”(2)

 时间:2019-01-23 09:13:03编辑:李梦来源:工人日报 综合
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假雇佣”为何能轻易发生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那么,不法企业又是如何获取劳动者的信息呢?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业内人士分析,除了网上个人信息非法买卖、网上信息公示忽视隐私保护,高校、人力资源机构等个人信息收集机构泄露等途径,还有一种可能是“被就业”者和该单位有过任职或薪酬关系,而该单位继续以其身份虚列工资支出。此前,在厦门一家企业,就出现过员工只干了一个月却“领”了6个月“工资”的情况。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税务部门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虚列工资属于偷税行为,企业一旦实施虚列工资的违法行为,不但会被追缴所得税,还会被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张慧敏律师则提醒,出售、泄露或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涉嫌犯罪。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虽然有明确规定,但银行职员张先生透露,“假雇佣”并非新鲜偷税手段,在监管时通过审核工资支出凭证、与企业缴纳社保人数做对比、检查“账实”差异等,不难发现其破绽。他认为,“被就业”现象持续发生背后有监管漏洞。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就业市场的信息保护值得关注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针对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发现“任职受雇信息”中出现自己从未任职的单位信息,12366北京纳税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遇到这种情况,纳税人可以在APP上点击该单位名称,并通过右上角的“申诉”按键发起“申诉”,在“申诉”部分选择“从未任职”选项,并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填写不少于十五字的理由进行申诉。这既不会影响办理涉税事项,也不会增加税收负担。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税务部门将尽快核实处理涉税信息冒用问题,如情况属实,税务部门将对冒用单位或个人的涉税违法问题依法进行处理。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北京道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晶晶指出,虚假雇佣暴露出的是就业市场的个人信息保护亟待加强,除了职场人士要“拧紧个人信息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保护这根弦”,相关信息收集机构也应该承担起主体责任,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从源头对信息收集进行约束和限制,要收集信息也要承担对等的义务。她希望,通过就业信息泄露个案的审理和判决,引导全社会对这一问题进行关注。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已于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不得泄露或者违法使用所知悉的个人信息。ARb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员工“被就业”屡屡发生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597966.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员工“被就业”屡屡发生 企业偷税盯上“隐形员工”]相关阅读
  1. 江青入狱后,无人敢靠近,唯有她

    众所周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曾有过一段为期十年的特殊时期。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主谋江青被隔离审查,之后经法...[详细]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员工“被就业”屡屡发生]员工“被就业”屡屡发生 企业偷税盯上“隐形员工”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