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青海3.9万亩禁牧草场被违规流转 砾石裸露

 时间:2015-11-09 06:47:41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青海3.9万亩禁牧草场被违规流转 砾石裸露

当地村民向记者介绍,这是豆拉用来开垦草场的工具之一。记者 张大川 摄

  农牧部门禁牧 林业部门扶持

  青海3.9万亩禁牧草场被违规流转

  在2014年被纳入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的青海省共和县,一处3.9万亩禁牧草场被违规流转,目前已有2700亩草皮被机械设备铲除并推平,以承担政府生态经济林扶持项目的名义种植枸杞和杨树。然而记者日前实地调查了解到,这里的生态经济林因成活率太低验收不合格,原生态植被失去后导致砾石裸露、黄沙泛起。

  一边是农牧部门推行的草场不允许放牧及流转的“禁牧令”,一边是林业部门推行的生态经济林扶持项目。后者为何堂而皇之地将前者推翻?所谓的生态经济林扶持项目为何导致生态“雪上加霜”?的确值得反思。

  当地政府违规流转禁牧草场

  在紧临国家重点水电建设工程——龙羊峡水电站库区的共和县纳木河草原,自2011年9月开始实行禁牧,国家给予牧民每亩草场每年9.67元的补助。

  地处纳木河草原的共和县龙羊峡镇曹多隆村的11.3万亩草场禁牧后,牧民主要靠吃国家补助和外出打工过日子。

  2014年5月8日,曹多隆村委会与本县切吉乡洼合村村民豆拉签订了一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合同规定,曹多隆村地处纳木河的3.9万亩草场以每亩一年1元的价格承包给豆拉,承包期30年。草场流转后,用途是“林果、旅游”。

  “按照草原保护政策,禁牧草场要求是保持原生态,既不允许放牧,也不允许流转改变其形态。”共和县农牧局草原站站长李鸿林说。

  记者发现,在合同的末页,有共和县龙羊峡镇人民政府的盖章。龙羊峡镇镇长王德荣说,具体当初是谁负责这件事我记不清楚了,但是即使现在来看,这章还是应该盖,流转承包这是个好事儿。

  王德荣所说的“好事儿”,是因为承包人豆拉2014年申请了生态经济林扶持项目。

  据共和县环保林业局副局长王东飚说,在承包的草场里,种植了1000亩枸杞生态经济林和200亩杨树公益林。枸杞经济林国家每亩一次性补贴750元,公益林国家每亩一次性补贴1200元。

  “生态经济林既有防沙治沙的生态效益,也有增加当地人经济收入、带动当地人搞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王东飚说,当然豆拉在合同中提到的在生态经济林中搞“旅游”目前是未经批准的。

  禁牧草场严重被毁

  据曹多隆村石万晏等村民代表说,豆拉注册了“共和河源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开进大型装载机3台,挖掘机大、小各1台,农用拖拉机3台,对已实施禁牧还草的原生态草场进行了开垦。截至今年3月,已将2700亩草场予以开垦,种植林木。

  记者驱车行进在豆拉所开垦的区域,放眼望去,近乎戈壁。虽是秋季,这“戈壁滩”与周边的荒漠化草原仍然形成鲜明对比。

  当地村民把记者领到豆拉所种植的枸杞前,如果不低头仔细寻觅,很难发现枝条枯白瘦小的枸杞苗。道路两侧栽种的杨树公益林,东倒西歪,情况也极为惨淡。

  “绝大多数的枸杞已经枯死,无半点存活可能。”村民张富成说。

  “林业部门今年在验收豆拉所种植的枸杞林和公益林时,成活率只有20%左右,不合格。”王东飚说。

  一些村民议论说,豆拉的目的很可能就是靠关系套取国家林业扶持项目,从中牟利。

  石万晏等村民代表还反映,这份合同是现任村支书张彦军在去年担任村主任时,在未广泛征求村民代表意见的情况下签订的。村民为此与豆拉就撤销该合同、收回其所承包的草场进行协商,协商未果,遂将情况反映给龙羊峡镇政府、共和县委、县政府。

今年5月13日

阅读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157375.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