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十年坐实睡城 燕郊艰难求变

 时间:2015-09-07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河北小镇燕郊与北京隔河相望,立志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却屡屡被兴旺的房地产业抢去风头,十多年来逐渐坐实“睡城”之名。

对于北漂们来说,燕郊因相对低廉的房价而成为借以安家的温暖所在,可日复一日的潮汐式生活又让诸多置身其中的人们苦不堪言。

本期“十城记”系列报道,我们关注三个燕郊外来户的故事。他们有的在此安家落户,有的将这里作为暂时栖身之所,“混好了就走”,也有的欲去还留。他们对于燕郊的爱与哀愁,正反映了燕郊当下快乐并痛着的现实。

□初相识

眼见燕郊房价翻着番儿上涨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外来户”,在燕郊混迹将近20年后,高岳觉得自己和那些后来者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我见过燕郊原来的样子。”1997年,高岳从东北老家来到燕郊时只有20岁,算是燕郊第一批“外来户”。

那年夏天,他从黑龙江的一个县城追随在燕郊打工的亲戚来京,第一站是北京站。在高岳的印象里,那是一个夏日傍晚,北京站外熙熙攘攘,就是“梦想中的样子”。

在亲戚的描述里,“燕郊离北京挺近的”,可等到坐上开往燕郊火车站的晚班车,沿路却越走越荒凉。“那时的燕郊火车站都可以形容成矮穷挫。”高岳笑称,彼时的燕郊远不及今日繁华。

初到燕郊,高岳沿着102国道逛了逛,道路两边是高高的白杨树,两侧都是平房,不起眼的小门脸一家挨着一家,跟在老家的感觉差不多。除了国道是水泥路,主干道是柏油路,其他都是沙石路,大车一过尘土飞扬。到了夜里,除了主干道有路灯,别的地方都漆黑一片。

高岳说,在那个年代,像他这样的“外来户”还不太多见,现在像他这样在燕郊打工十多年定居下来的也是少之又少。“很多人把燕郊当作一个暂住地,混好了就走了。”高岳称。

高岳最初在燕郊一个占地5亩的塑钢厂当工人,那会儿年轻,觉得有的是力气,每个月工资450元,没学历没背景,只能慢慢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打拼,从工人到班长再到技术员,工资也一点一点往上涨,“当时觉得真的不错”。

那时燕郊的工厂大部分都是提供食宿的,这样的生活持续了6年。偶尔休假去趟北京,还是觉得很远。那会儿从燕郊到北京没有直达公交车,需要在燕郊火车站坐早晚班车,除此之外就是去102国道坐私人开设的黑巴士,间隔时间很长,什么时候坐满人什么时候发车。

2003年结婚,人生大事,高岳在燕郊铁三局家属院租了个房子,一个月90块钱。曾经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搬了3次家,一年最多的时候搬过7次,基本刚住下就会被告知要搬家,各种原因都有,“说到底还是自己没房子”。

说到房子,高岳滔滔不绝。1997年他刚到燕郊时还没有对外出售的楼盘,1999年才开始有了最早的商品房,雷杰小区600元/平米,然后是王哥庄小区,700元/平米。

“现在想想那会儿的房价,我只能懊悔当时没有借钱买套房。不过当时人们还没有买房的概念,所以六七百一平米,在当时也是天价了。那会儿就觉得燕郊是个暂时的落脚点,并不会想到是今后的归属地。”高岳称。

在高岳的印象里,燕郊的房子是从2005年开始大规模建起来的,马路上的车也多了,到处都在拆迁,在盖房。2006年,高岳用了自己多年积蓄,在燕郊买了人生第一套房子,总价7.8万元,使用面积50平米。

接下来,高岳于2009年买了第二套房,总价12万,使用面积30平米。2014年入手第三套房子,90平米,房价已经涨到9200元/平米。

随着房价翻着番儿上涨,高岳由当年的普通工人成了厂里的销售经理,收入也由每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83840.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