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南侗寨仍保留母系传统 女人下田男人带孩

 时间:2015-10-28 10:12:10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湖南侗寨仍保留母系传统 女人下田男人带孩

岩脚侗寨保存了几百年尚且完好的古驿道。组图/记者杨旭

  怀化一寨子保留母系氏族传统 女人下田男人带崽

  女人下田盖房子男人在家带孩子

  岩脚侗寨至今仍保留着部分母系氏族传统

  记者杨杰妮怀化报道

  “我们这里男孩子做饭都比较好吃,我老公是靖州县的,做饭很好吃。我也做饭,但做得没他好吃。”杨晓琴今年25岁,是一个10个月宝宝的妈妈。作为土生土长的岩脚侗寨姑娘,她说在这里,家里经济大权都掌握在女人手中,“我们家也是”。

  从靖州县城出发,沿省道S319向东而行,25公里过后,便到了位于寨牙乡的岩脚侗寨。这座被大山环抱的侗寨,至今仍保留着部分母系氏族遗留下来的传统,在这里,男人做饭带孩子,家事都由女人说了算。

湖南侗寨仍保留母系传统 女人下田男人带孩

村民正在用弓箭射鱼。

  族中大事由年长有权威的萨姆做主

  “村里大事,每家每户签字的都是女人,男人签字不作数。哪里有什么财权,家里的钱都在女人手里呢。”莫胜玉今年已经90岁,是岩脚侗寨解放前最后一任萨姆。

  莫胜玉8岁时,她的父母在县城里开了一间小作坊,因此,她便有机会在县城里读了几年私塾。后来,县城比较动乱,全家人便关了作坊又回到了岩脚侗寨。莫胜玉24岁时,前一任萨姆去世,寨内各房各族的女当家组成的议事会便推举她接任萨姆,领导议事会处理寨子中的大小事务。

  在岩脚侗家的生活中,修桥、建房、下田的都是女人,男人们则主要负责带孩子和打下手。在这里,上门女婿受到社会尊重,女儿有财产继承权,族中大事都由年长有威望的萨姆拿主意。

  新中国成立后,莫胜玉成为全乡第一位农村女党员。至今,莫胜玉在族中仍地位超然,周边一有大事,必由专人奉上请柬,请她参加。

湖南侗寨仍保留母系传统 女人下田男人带孩

萨姆莫胜玉在给客人赐福。

  土地庙里土地公和土地婆并排而坐

  岩脚侗寨的女权文化不仅仅体现在萨姆掌权上。

  在岩脚侗寨中,有一条留存于明清时期的古驿道。专家在古驿道边保存完好的3块石碑和土地神庙里,发现了多个体现当地女性地位的情形记录。除了石碑上对女性名字多有体现外,有一石碑所刻捐赠者名单全为女性。另外,古驿道边的土地神庙中,土地公和土地婆并排而坐,土地婆左手绕过土地公的肩膀,捋着土地公的胡须。一般土地庙都只有土地公。另外,这里每间屋子屋檐的翘角都是龙身凤头,凤在上龙在下,体现了对女性文化的尊崇。

  不过,像杨晓琴这样的年轻一辈,家里女权主义色彩就淡了很多了。“基本都商量着来。”

  历史

  起伏的驿道是侗寨的兴衰

  岩脚侗寨有很多鱼塘,多达28口。当地村民说,明清时期,是岩脚侗寨最繁华的时候,当时鱼塘有48口。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鱼塘?寨牙乡政协联工委主任杨小平说,明清时期,这里商贾如流,侗家人好客,客人来了,必会留下客人吃饭喝酒,鱼塘里的鱼,正是侗家人招待客人的美味。

  如今,岩脚侗寨仍留存着当时繁华的印记。始于寨脚鼓楼,一条宽约1.5米的青石板路沿山而上,穿寨而过,向西而行。这是保存了几百年尚且完好的古驿道。靖州县寨牙乡乡长陆通志说,这条明时修的古驿道,兴盛于清嘉庆,当时是连接湖南和广西的重要商道。当时,岩脚侗寨有400余户,常住人口2000多人,流动人口千余人,“当时也是灯红酒绿的地方”。“随着水路和公路的发展,驿道逐渐冷清下来,很多人口也就迁徙了。”陆通志说,驿道的兴衰就是侗寨的兴衰。

  记者杨杰妮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145480.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