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州市、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

安徽省种粮大户调查:农村土地流转关键在适度

 时间:2015-07-28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当页面出现错位(表格引起的错位)或内容显示不完整时候,请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种粮效益怎么样?究竟什么样的规模最合适?记者在安徽省开展了走访调查。

安徽省肥东县张集乡胡巷村种粮大户陈志刚从2012年开始承包土地种植粮食,当年流转了1300亩土地。“前两年基本上是没有收益的,光投基础设施建设就将近百万。你看,这电路、水渠都是我重新架设的。从去年开始,种粮才产生效益。”陈志刚说,他的种植模式是将这片田划分成三块,交给三对夫妻分别负责。他作为总指挥,统一进行生产资料的配送、田管调配指挥等等。

陈志刚说,自从种粮后,自己天天清晨四点多钟就得起来,晚上也得忙到九十点,感觉种粮非常不容易。之所以效益不明显,主要在于自己的管理跟不上,对个人的掌控很难。打个比方,请一个劳动力来打药除草,80元钱一天的报酬。然而连续干了几天,可能还没有把病虫害控制住,草还没有除完。由于社会化服务没有一个质量标准,在农村找劳动力也很难,这些困难加剧了种粮的诸多成本。

通过这两年种田的摸索和实践,觉得多大规模的种植面积适合自己呢?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志刚略一思考道,种多大的田得由流转人的自有资金可支配度、管理能力及水平、销售渠道是否畅通这三个方面决定。

“像我这样继续种下去,风险较大。但是承包合同一下子签了几十年的,我现在想缩减流转面积也不可能了。我也在想怎么改变种植模式来规避风险。”陈志刚说,首先要做种植风险评估,种什么、种多大面积、种什么品种等等都要进行预先的风险测控;第二要把责任分解,具体到人。可能要引入绩效考核提高积极性;第三则是要引入深加工,提高种粮的收益;最后是开发特色产品,不断创新粮食产品。

流转5000亩地分布6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肥东县店埠镇种粮大户王守森是当地的种粮明星。从500亩发展到5000亩的流转面积,王守森摸索出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种500亩时效益还是不错的。后来越来越大,自己根本忙不过来。我就采取合作的方式,让想种粮致富的人入股。大家合作种粮,分块管理,根据业绩奖惩。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立马高起来了。”王守森说,种粮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每一个种粮的人能力、模式可能都不一样。以自己为例,当年种300~500亩时可谓单产效益最高,现在单产效益虽然不如从前,但规模效益依然很可观。特别是引入股份制模式后,效益又上了一个台阶。

但是,并不是所有大规模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都像王守森一样幸运。在淮北市濉溪县,一些大规模流转的土地因为市场风险等原因不断易主。百善镇黄新庄村的赵洪忠几年前流转了800亩土地种粮,投资的农业机械价值近百万。然而今年记者再度来到这个村庄采访时,老赵告诉记者说自己已经干不下去了,早将土地和机械统统转给了别人。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面积大,由于自己是门外汉,管理成本过高,入不敷出。

在这个村里,记者见到了仍在以种粮为主的种粮大户黄长福。黄长福当年流转的土地是1000亩。他告诉记者,由于只有自己和老婆两个人种粮,1000亩地实在是忙不过来,农忙季节请人帮忙也找不着人。从前年开始他就不断把田一点一点转包出去,现在手上只有500亩地。“其实这个规模还是有些大,最适合的就是300亩左右。两个人种不费劲,还能种得好。”黄长福介绍说,500亩地去掉成本后,每年的收入也有近20万。夫妻俩就靠这块地可以把日子过得“蛮好的了”。

“以家庭为单位的土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40144.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