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改嫁不忘原婆家老人 外来媳妇书写“孝亲”大爱

 时间:2015-08-25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改嫁不忘原婆家老人 外来媳妇书写“孝亲”大爱

图为许红玉与女儿。

王逸飞 摄

中新网台州8月25日电 “他们待我好,给我家的温暖,我也把那里当做自己的娘家。”回忆起过去的经历,许红玉有感动,有伤感,更有不舍。

一米六左右的身高,黝黑的皮肤,不善表达却又淳朴尽显的性格,她是许红玉,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白晏村村民。她是一个平凡女子,却并非幸运:在第一段婚姻中,丈夫及其家中亲人多相继离世,令人唏嘘。她是一个伟大女人,不幸中用自己的真情和执着,悉心照料婆家亲属,并在改嫁后坚持照料前夫家的爷爷及四伯,书写大爱。

命运或许不公,生活亦或多舛,爱与孝心,总能融化坚冰,温暖人心。这便是“红玉”闪光的故事……

19岁打工只为家人

40岁的许红玉,出生于甘肃天水市武山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是传统农民,家里人依靠种地维持生计。

在许红玉的记忆里,因为文化水平原因,小时候父母虽然并未自己和三个兄弟的学习有过过多要求,却始终教导她要做一个善良之人。“父母从来不吵架,是村里出名的老实人,平时就是帮别人挑水、干活,还经常让我给邻居家的老婆婆送饭送肉。”

“小时候父母对老人就非常好,有什么好东西也先想着给家里的老人。”许红玉说,正是父母的表率,让她心中埋下了这颗叫做“孝顺”的种子。

1994年,19岁的许红玉完成了初中学业,为分担家庭经济压力,许红玉只能辍学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村里的小作坊,为杯具做包装盒。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已经显现。许红玉说,那时村里青壮年外出去广州打工已经变成潮流,在同村伙伴的劝说下,一心想为家里多赚钱的她,也动了那颗走出农村的心。然而当她把想法告诉家人时,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坚决反对。

“父母觉得我一个女孩子,出去那么远,肯定让人担心。”许红玉说,骨子里的一丝执拗,让她相信自己可以在外生存下来,所以在不久后的一天深夜,她从家中翻墙出去,出了她的第一次“远门”。

与千千万万打工者一样,南下之路从一开始便充满艰辛。由于手里钱不多,许红玉只能买了前往广州的火车站票,而这一站就是近30个小时。拥挤的火车,看着窗外飞过的山峰田野,许红玉的眼睛里写满了期待和梦想。她就是想多赚钱,让家里人过上好的生活。

梦想就是这样,虽然平凡甚至落俗,但并不影响它的伟大。

在老乡的介绍下,许红玉进入广州一家民营小厂做了女工,干着工艺品加工等简单的体力活。许红玉说,虽然一天下来十分劳累,但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500多元收入,平均每月下来也有300元,是在村里打工的好几倍。每次发工资是许红玉最开心的时候,她总会第一时间把多余的钱寄回家里,在她看来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父母吃穿不愁,自己才会心安。

在广州打工期间,许红玉的勤恳踏实也让领导、工友对其称赞有加,而由于在外打工增加了收入,其家中的经济条件逐渐也得到了改善。但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在父母看来,由于担心善良淳朴的许红玉在外被骗,他们还是坚持让女儿回到甘肃老家,多年离家的许红玉考虑到父母感受,也便结束了她三年多的打工之旅。而这个决定,也为她后来邂逅爱情埋下了伏笔。


改嫁不忘原婆家老人 外来媳妇书写“孝亲”大爱

图为许红玉照顾柯家老人。

嫁至浙江却遭连番打击

从广州回来的许红玉,依然在村里打着她的临工,日子一复一日便也平淡。而此时村子周边,因为一些浙江老板的到来,家具制造的生意逐渐多了起来,涌现出一批家具店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73341.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