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驻马店中学向家长借钱 近20年未还教育局督促还钱

 时间:2015-09-18 09:12:51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当页面出现错位(表格引起的错位)或内容显示不完整时候,请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驻马店中学向家长借钱 近20年未还教育局督促还钱

诸市镇的每一个村庄,都有很多这样的欠条。

  核心提示|驻马店市驿城区诸市镇第二初级中学,多年前向每个学生的家长借钱,连借了4年。如今,借款有的20多年了,有的近20年了,学校还是不还钱。

  “不还钱的赖账户,竟然是学校!”家长们痛心地说:这些年来,去学校无数趟了,一直未果。

  9月15日夜,驿城区教育局已有明确表态:待澄清了这笔向家长借款的账,将一分不少地还钱。

  学校借的钱,多年了一直未还

  “借钱长年不还的赖账户,竟然是孩子当年上初中的学校——驿城区诸市镇第二初级中学。”连日来,诸市镇人马庄、蒋河、陈楼河等村的村民反映,为讨要当年的借款,去学校无数趟,腿都跑细了,一直要不来一分钱。

  “就是这笔账死了,也不会去法院状告学校。”蒋河村的几位村民说,自家的孩子,是在那里上的初中。“学校校长、班主任当年通过孩子向家长借钱时,都是拍着胸脯保证,孩子初中毕业之日,就是还款之时。如今20年过去了,一直不还这笔钱。我们讨要这笔借款,是在向学校讨要诚信,讨要说话算数。因为,孙子、孙女也快读初中了,还是那所学校。”

  “诸市,以前是遂平县的一个乡。2001年年底,划归驿城区,随后又改为了镇。”陈楼河村村民介绍,诸市镇有13个村,共110个自然村;当年在第二初级中学上学的孩子,每年有五六百人。

  当年学校借钱时,每个家长都掏了

  9月15日一早,记者驱车刚驶进诸市镇,采访车便被人马庄村的村民拦了下来。

  “学校的做法,颠覆了‘欠债还钱’这个理儿,没法教育下一代。”35岁的孙可说,“1994年至1997年,我在那里读初中,学校每年向俺爹娘借钱。因为是学校借钱,爹娘从没说过‘不’。”

  说话间,56岁的村民孙长青手持借条赶来。借条显示:“1994年7月17日,借孙奎(孙长青的长子)100元。”

  “1994年,向每个学生的家长借100块。1995年借70块,1996、1997年各借50块。”孙长青说,学校借钱,家长没有不掏的。家里实在困难的,卖猪、卖粮食、卖鸡蛋,也要把凑的钱一分不少地送到学校。

  在人马庄村,10多位村民拿出了当年的借条。借条,有的是所谓的借款“收据”,有的干脆就是在一纸片上打的白条,上面都盖有学校的财务专用印章。

  孙长青说,儿子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名牌高中,随后又考上了郑大。“对学校,我们充满感激,但借钱不还,心里又很纠结。”

  “学校当年打给我们的借条,因时间太久了,盖房子、搬家弄丢了。”在人马庄村,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弄丢借条的家长,有20多位。

  向家长借钱,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

  9月15日上午10时,记者赶到诸市镇第二初级中学。门卫室里的门卫和几位老教师,还原了当年的借款情景:“当年,学校没钱,穷得揭不开锅,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

  门卫感叹:上世纪90年代,诸市是遂平县的一个乡;老师的工资,由乡财政发放,不像现在是县财政统一划拨。“给老师发工资,乡里每年只拨10个月的;另外两个月没着落,没法子,只能向学生的家长借。”

  “1994年至1997年,向学生家长连借了4年;借条,是每年5至8月份打的。”几位老教师插话说,除了向学生家长借钱外,还让每个学生交“勤工俭学粮食”。夏收,每个学生交小麦20至30斤;秋收,或交玉米,或交黄豆,每个学生也是二三十斤。

“向学生家长借的钱,大都用在了给老师发工资上,每个学生交到学校的小麦、玉米和黄豆,学校卖后都用到了买课桌、板凳和学生寝室床铺上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95882.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