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州市、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

鄱阳湖滨海鸟类频现身 10万候鸟变留鸟

 时间:2015-08-24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由鄱阳湖保护区组织各保护站开展的夏候鸟调查工作已经结束。与往年例行的调查相比,监测人员意外发现,今年来鄱阳湖度夏的候鸟种类比去年多了,原本在滨海地区栖息的候鸟也频频现身鄱阳湖。

滨海鸟种频现鄱阳湖

“本次监测共记录到水鸟60多种,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多出近10种。”鄱阳湖保护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今年的夏候鸟野外调查工作从5月10日开始,调查面积5000平方公里。通过调查,保护区已初步掌握环鄱阳湖周边夏季鹭鸟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种群动态,同时还了解了环鄱阳湖区域其他夏季水鸟的主要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加强生态保护、制定夏季水鸟保护规划,特别是研究鄱阳湖区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每次调查都有新的发现。”专家介绍,去年监测人员在夏季水鸟监测中,首次发现青头潜鸭,这是该保护区连续4年开展夏季水鸟调查以来,第一次发现青头潜鸭。同时还发现在鄱阳湖筑巢繁殖的水鸟种类有东方白鹳、须浮鸥、白翅浮鸥、夜鹭、白鹭、牛背鹭、池鹭、黑水鸡、灰头麦鸡、小 、凤头 、斑嘴鸭等。

5月16日,鄱阳湖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夏候鸟调查时,首次监测到红颈瓣蹼鹬。据了解,红颈瓣蹼鹬又称红领瓣足鹬,原产于加拿大,在中国为稀少的迁徙鸟类,数量不普遍,国外种群较多。

而长趾滨鹬的首次发现,更让专家们兴奋不已。据介绍,长趾滨鹬脚的趾较长,明显比其他滨鹬长。中趾的长度明显超过嘴长。在我国主要为旅鸟,其他地区为冬候鸟。

为何本该在滨海地区繁衍生息的候鸟,频频出现在内陆湿地的鄱阳湖?专家分析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经济开发,大规模围填,滨海湿地萎缩,生存栖息环境缩小。少量滨海候鸟改变迁飞路线,落脚在鄱阳湖。也有因为气候变化飞到鄱阳湖做短暂停留的。

“由于生活习性和觅食方式不同,这些滨海鸟成为鄱阳湖留鸟的可能性不大,也不会成为外来物种。”专家说,但这个发现说明,鄱阳湖优越的生态环境正吸引越来越多种类的候鸟停留。

10万冬候鸟成留鸟

由于鄱阳湖生态环境改善,为候鸟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越来越多的冬候鸟在鄱阳湖区度夏栖息繁衍,变成了留鸟。

三伏天里,监测人员观测到,雁、鹳、鹤、鸥等10多类、近10万只冬候鸟还留在鄱阳湖。据介绍,冬候鸟一般每年10月从远东地区飞抵鄱阳湖越冬,次年4月陆续飞回。

“这个季节有10万只冬候鸟在鄱阳湖栖息,极为罕见。”专家称,候鸟尤其是东方白鹳对其生存环境要求苛刻,被视为湿地环境质量优劣的指示物种。

近年来,我省在滨湖地区实行四级保护候鸟责任制,遇到极端天气,组织人工给候鸟喂食,给湖泊生态补水,大量珍禽冬候鸟夏季留在鄱阳湖繁殖栖息,并渐成群体趋势。

专家分析,候鸟变成留鸟的原因包括食物和气候等方面。气候逐渐变暖,使一些候鸟的迁徙距离逐渐变短,甚至可能在数代之内变成不再迁徙的留鸟;有的刚刚繁殖后代的候鸟,失去了迁徙的能力,从候鸟变成留鸟;有的家养鸟类和遭非法捕获贩卖的鸟被放归自然后错过了迁徙季节,也留在这里了。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71350.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