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的挖掘历程:被称世界最难

 时间:2015-08-26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的挖掘历程:被称世界最难

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掘进现场

这或许是眼下世界上最难挖的一条地下隧道了。

英吉利海峡隧道长度快达到它的20倍,深度却比它少十几米,承受的水压也赶不上它。日本青函隧道倒是比它深了4倍,却没碰上它遭遇的“超复杂地质结构”。

它是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由两条隧道交叉构成,共有8条车道。

穿江而过时,它曾遭遇砂岩、泥岩、粉质黏土、枯树群……甚至碰上了60年前南京市民集体抗洪投江的大石头堆。扫清“路障”的代价是超过50亿元的投资和超过5年的建设时间——每铺设1公里隧道差不多花费7亿元。

它用上了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设计的超大型盾构机。为了“消灭”500米厚的坚硬岩层,技术人员还千里迢迢把“太空舱”和“地下宇航员”请进了70米深的隧道世界。

把“太空舱”搬进地下隧道,在全世界几百年的隧道修建史上,还是头一回

在一望无际的黑暗中,白色的“飞船”安静地悬在半空,是唯一一抹亮色。它向上浮动,缓缓靠近头顶的庞然大物。

3个“全副武装”的健壮男人从座位上起身,轻巧地打开“飞船”大门。他们头戴呼吸面罩,身着蓝色工服,一脸严肃认真。

一切都像发生在太空世界里,只不过这些“宇航员”没有飞向浩瀚的宇宙,而是潜进了深不见底的地下世界。

隔着屏幕,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指挥部的几十名工程师围成一圈,死死盯着黑暗里的庞然大物,那是用来贯通隧道的盾构机天和号。很快,3名呼吸着特殊气体的“地下宇航员”就要暴露在70米深的地底,为天和号饱受岩层摧残的“大脑袋”更换挖掘刀具。

这在全世界几百年的隧道修建史上,还是头一回。

5000吨重的“天和号”身长133米、足有15米高,像条巨大的蚯蚓,圆柱形的身体匍匐在地下隧道里。

和在太空工作一样,“地下宇航员”行动速度很慢。江底隧道中,气压差不多达到0.72兆帕,人如果快速活动,血液会和空气中高含量的氮气结合,“很容易出现酒醉的反应”。

在开始工作前,“地下宇航员”需要先吸上几口呼吸设备里的特殊气体,再一步步靠近大家伙摩天轮一样的“脑袋”。

那是盾构机在地底掘进时的“武器”,“武装”了717把刀具的头部旋转起来,能轻松削掉坚硬的岩石。

眼下,因为盾构机前方是500米厚的岩层,“武器”受损严重。只有加快更换刀具,才能赶上磨损的速度。

指挥部工程师施瑾伟的脸都快凑到屏幕前了。他看着“地下宇航员”连拉带抱起200公斤重的旧滚刀,再将新刀归位,最后进行焊接。

第一把滚刀在两小时后成功更换,指挥部传来一阵击掌声和笑声,施瑾伟长长地出了口气:“效率提高了8倍以上,工期不会延误了。”

4小时地下作业时间结束,3名满头大汗的“地下宇航员”返回胶囊一般的“太空舱”,再由江底装载车小心翼翼地送出隧道。

他们的临时住所就在长江边,同样是一个5米长、2米高的白色“胶囊”生活舱。

两个“胶囊”对接成功后,3人走进生活舱,卸下脸上的设备,有人打算先冲个澡,还有人迫不及待地冲到电话前,拨了家里的号码。

“胶囊”里有崭新的书桌和床、设备齐全的洗漱间,连电脑和无线网络都没落下,像是一个能容纳3人居住生活的“家”。

“这和宇航员平时待的太空舱一样,我们让地下作业人员就住在这个生活舱里,旁边的气站向生活舱输送氦氧气体。”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王善高说,出舱进入地底时,作业人员将戴上设备,继续呼吸特殊气体,再进行地下作业。

这项技术让盾构机重新“生龙活虎”起来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73703.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