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沙窝乡胡桥村产业扶贫调查 豆丝带领村民奔小康

 时间:2015-10-27 08:50:55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沙窝乡胡桥村产业扶贫调查 豆丝带领村民奔小康】

  记者陈远程王时晖

  凌晨两点,沙窝乡胡桥村村民汪自明的一家就早早起来了。起这么早,是为了做一种鄂州人叫“饼折”的美食。

  取出睡前就浸泡好的大米、绿豆、黄豆,洗净,淘去杂质,然后用打磨机磨成浆。灶台上两口大锅烧得正旺。老伴先在锅里刷一层油,然后舀一瓢浆在锅四周一旋, 盖上锅盖,再在另一口锅里又旋出一张。这时第一张“饼折”熟了,老伴双手揭起放在倒过来的米筛上,让媳妇端出,铺在案板上,撒上黑芝麻。摊凉后,儿子把晾 好的皮子叠成条,然后再切成细丝。这个过程在当地被称为“打饼折”。

  接下来就是“晒饼折”了。入秋以来,秋高气爽,最适合晒“饼折”。汪自明把切好的豆丝摊在一张竹篾做成的大席子上,放在支架上,让“饼折”中的水分充分蒸 发。到了傍晚,“饼折”就晒干了,变得硬硬的。一家人都来收“饼折”,装入事先备好的大袋子里,放在库房。

  一天的时间就在“饼折”的香气中过去了。二

  已无法考证“饼折”在鄂州的历史。最开始,是乡里人为了过冬而加工储备的食物,因为“饼折”晒干后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如今物质丰富,不需要再储备那么多食 物,但打“饼折”已成为鄂州乡村的习惯,成为一种民俗。每到秋冬时节,乡里有条件的家里都开始打“饼折”,吃不完的送给城里的亲戚,也成为了一种难得的礼 品。

  “一碗香喷喷的糍粑鱼元子煮饼折,要多好吃有多好吃。”电话那头,在深圳工作的鄂州籍小伙王涛听起来很馋的样子。

  “新鲜的湿饼折更好吃。做饼折时特意留下一些不用切不用晒,水开后用手撕开下到锅里,加上一些青菜,一人就可吃一整张。也可以炒着吃,配上腊肉和新鲜的大 蒜叶子,起锅时撒上点葱花,就更美味了。”谈起“饼折”,王涛滔滔不绝。仿佛“饼折”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儿时的记忆、家乡的味道。三

  “饼折”又叫“豆糕”或“豆丝”,在鄂东南、皖东南及江西,豆丝都极受欢迎。

  虽然不是做豆丝的最佳季节,但国庆前后,鄂州市场上已有豆丝销售。在鄂州金谷银米农产品专卖店,干豆丝可以卖到12元一公斤,湿豆丝可以卖到10元一公斤。售货员告诉记者,新鲜的湿豆丝特别好卖,早上八点半钟,柜台上的湿豆丝已卖得所剩无几了。

  “胡桥产的豆丝煮起来不糊汤,吃起来特别柔软,还有淡淡的绿豆和芝麻的清香,我家老伴很爱吃。已经在这里找了好几次了,都没有找到胡桥豆丝。”在蟠龙市场,一位正在购买豆丝的市民说。

  城里人只要去沙窝,必去胡桥带一些豆丝回家,或馈赠亲友,或自家品尝。如果空手回家,必会被人说是遗憾。而胡桥豆丝,也同太和千张、樊口武昌鱼一样,成为鄂州最地道的土特产。四

  胡桥豆丝早已名声在外。一入秋,一些外省的客商早早就到胡桥订购。很多胡桥人以豆丝为业,汪自明就是其中之一。他家的手工豆丝作坊一年可以生产豆丝2万多 公斤,年纯收入达到4万多元。在汪自明这样的豆丝大户带动下,如今胡桥日产200公斤以上的豆丝作坊已有20多家,全村年产豆丝总量达40多万公斤。

  豆丝成为村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微薄的加工收入,不足以摘掉胡桥村市级贫困村的“帽子”。2014年,该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5200元,低于沙窝乡7050元人均水平的26。2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2692元人均水平的59个百分点。

  10月17日,市委书记李兵深入联系点沙窝乡胡桥村走访贫困户,看到了家家户户打豆丝、晒豆丝的景象,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在村民王汝全家中,李兵鼓励 说,勤劳就能脱贫,你现在在家做豆丝卖,每年有一定的收入,我们会想办法做大做强豆丝产业,让你多做些豆丝卖,帮助你把日子过得好一些。

  10月19日,李兵再次来到沙窝乡,把脉致贫原因,研究解决扶贫脱贫办法。他指出:村一级要紧密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实现“一村一品”,要用切实可行的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推动农村人均收入得到提高。

  胡桥村的豆丝正在迎来充满乡愁的记忆和奔向小康的春天。

  关键词检索: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