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从不启动的雾霾红色预警只是用来摆着看的吗?

 时间:2015-12-01 17:20:45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北京进入“窒息模式”已有几日,天气预报说12月1日下午的雨雪会赶走雾霾。但是,此时此刻正在敲稿的小新,刚刚拉开办公室卷帘,窗外还是灰黄一片。

由于能见度太低,行人和车辆都格外谨慎,街头龟速前行的大小车辆堵成一片。对,这样的天气,大人还得上班,孩子还得上学。


从不启动的雾霾红色预警只是用来摆着看的吗?

霾污染预警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11月30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霾橙色预警;30日18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12月1日6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

30日上午10点,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宣布将本市空气重污染预警由黄色升级为橙色。这是自今年3月31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修订后,首次启动橙色级别的预警,也是今年首个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由北京市政府2015年3月30日发布。根据相关规定,空气质量指数在200以上为空气重污染。北京已经持续多日空气质量指数为500+。

很多小伙伴可能不是很清楚空气污染预警的颜色如何确定,小新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依据空气质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空气重污染预警分为4个级别,由轻到重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

而各级预警的发布条件很明确:

蓝色预警: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1天。

黄色预警: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2天。

橙色预警: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

红色预警: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以上。

从27日到12月1日,北京重污染已持续5日,然而,空气重污染预警仍为橙色。

红色预警会很“麻烦”?

这几天,各地空气污染指数持续爆表的照片、截图在朋友圈刷屏。有一些PM2.5检测仪器设计数值只有三位,破千的指数已经让它无法正常显示。


从不启动的雾霾红色预警只是用来摆着看的吗?

11月30日傍晚,北京理想国际大厦楼下的PM2.5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因为数值破千而无法正常显示,右图118实为1118。

北京市民质疑,北京重霾已经持续远超4日,为何迟迟不启动红色预警?

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一旦达到一级预警“红色预警”,北京市要采取的建议性应急措施有: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根据空气重污染情况可实行弹性工作制。

而需要采取的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全市范围内依法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其中本市公务用车在单双号行驶的基础上,再停驶车辆总数的30%……

而“红色预警”必须由北京市应急委主任批准,由市应急办提前24小时组织发布。目前,北京市应急委主任为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

作为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小新和大家的想法一致:既然无法阻止雾霾侵袭,至少可以躲在家里。

然而,霾没走,红色预警也没来。


从不启动的雾霾红色预警只是用来摆着看的吗?

北京网友@邹毅的邹拍摄的11月份每日照片,红框处为11月29日。

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处处长此前就此问题回应过媒体,小新梳理了一下:

11.27

北京空气开始重度污染。“预计29日扩散条件会出现好转”,达不到重污染程度。因此启动黄色预警。

11.28

空气持续重污染。

11.29

北京空气质量短暂好转,但全天整体空气质量为中度到重度污染。

11.30

北京局地pm2.5指数破1000。“预计12月2日会好转”,因此启动橙色预警。

12.01

空气持续重污染,继续橙色预警。

12.02

雾霾有望消除。

通过这个时间轴,我们可以看出,是否启动红色预警的关键是重污染持续的时间。只有持续72小时以上,才可启动红色预警。

从27日-12月1日,持续整整五日的重污染,在11月30日再次研判时,因为预计再过两日“救兵”冷空气就来了,所以,依旧没有启动红色预警。

至此,在PM2.5已经爆表致机器无法显示时,大人们还得坚持上班,孩子还要坚持上学。


从不启动的雾霾红色预警只是用来摆着看的吗?

图片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178336.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