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州市、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

中英教学碰撞闪出什么火花?

 时间:2015-08-05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中英教学碰撞闪出什么火花?

新京报插画/高俊夫

冰镇热点

中英教学法孰优孰劣,没法比较,也没法得出结论。但是,这次实验可以显现很多深层次的文化差别。

BBC拍了一部纪录片,来测试“中国式教学”能不能在英国适应。

这个项目叫做“中国化的英国学校”。BBC花半年时间筛选中国教师,然后花一个月时间在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不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所有课程也都由中国老师来上,并且全程跟拍,最后剪辑出一部几十分钟的纪录片。

一开始,在中英媒体的报道,已经显现出文化差别。英国媒体的报道大多写实,标题多是“中国式教育能适应英国孩子吗?”中国媒体大多自负,标题多是“中国教师赴英教学将英国学生训哭了”。英媒带着探究心理,中媒的标题则带着价值观立场。训哭英国孩子,或许显得强势,或许是对中国教育的批评。

就中英教育碰撞而言,老师们并不认同彼此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

英国老师认为“懒散”是自由精神的培养。参加实验的英国学生也认为,教室里很压抑,好像自己时时刻刻和其他所有同学在竞争,中国老师把学生当成“防弹海绵”。

中国老师则把英国学生的行为总结成懒散无纪律,并且认为是“高福利制度”养出这群懒汉。英国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应对不同的学生,中国只有一个教学大纲,要么适应,要么淘汰。显然认为中国的教学法能迫使学生上进。

中英教学法孰优孰劣,没法比较,也没法得出结论。但是,这次实验可以显现很多深层次的文化差别。首先是老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同。在英国,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平等,各自都得负责,各有各的自由,老师的责任心不及中国强;在中国,师生地位不等同,老师因为责任超大,学生的部分自由也便不知不觉地被剥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课堂提问)被压抑。

其次是英国学生的“懒散”,并非不求上进,也不是“高福利制度”带来的结果,而是生活方式和年龄段特征。英国的孩子,从小到大,有一个逐渐紧张的过程。十四五岁的孩子是从玩耍式学习到自觉性学习的过渡期,他们的阅读量大大超过中国学生,是根据兴趣而不是考试指挥棒。大学升学考试有几十门课程供选择,而不是中国学生一样只有几门。到了大学,英国学生的学习很紧张。中国则相反,到了大学可以松口气。

再次,中英教育的目标不同。英国教育是要努力培养出不同个性和思想的人,遵守法律是最重要的品格,所从事的职业是个人选择。中国教育是要培养出相同思想不同专业的人,考试成绩是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出人头地是成功的标志。

所有这些差别,导致中英两国的老师对教学方式、对学生行为的不同评价。另一个微妙的差别是,英国师生更多地看到中国老师及中国式教育的长处,而中国老师基本否定英国的教育理念和学生行为,这是视野的问题,我们得认真反思下。

陈冰(专栏作家)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48750.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