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记红十字会抗战期间投身医疗救护:在山洞医院展开

 时间:2015-08-26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八年抗战期间,中国红十字会的队员们勇敢出现在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在敌后,中国红十字积极投身于对八路军、新四军伤员的医疗救护。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池子华,向记者讲述了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期间英雄的敌后救护行动。

开赴延安,毛泽东致辞欢迎

1937年底,中国红十字会首批派出第7、第23、第39三支医疗队奔赴西北,协助八路军开展医疗卫生救护工作。

三支医疗队中,由中央大学、齐鲁大学联合医疗队改编的第23医疗队最为精干。1937年10月,该队曾在安徽安庆的一个后方医院为上海战场及沪宁路沿线作战中负伤的重伤员进行手术治疗,短短40天时间,完成大小手术近800例。

1937年12月20日,三支医疗队由汉口乘车北上郑州,途中几经周折,月底抵达西安。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在七贤庄驻地接见了三支医疗队全体队员。

随后,三队乘卡车向延安进发。在延安,队员们受到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在当晚举行的欢迎会上,毛泽东主席致欢迎词,队员们深受鼓舞。

救护,在“山洞医院”展开

第二后方医院位于延安东80里的甘谷驿,院部原是一个旧天主堂,依山穴洞而成,手术室、药房、消毒室、办公室、食宿地都在这“山洞医院”。医院的仓库、病区设在院部后面的山坡上,条件简陋。

第二后方医院除院部外,还在周边的延川、延长等地设有四个医疗所。这种分散救治,便于就近收治前线伤员;一旦形势紧张,便于分散掩护伤员。但不便之处显而易见,队员要奔波于各医疗所,为伤兵敷药、疗伤;加之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困难之多可想而知。

后方医院的医疗救护工作异常繁重,因当时八路军129师、115师、120师和山西新军对同蒲路、石太路沿线日军形成大包围态势,扫荡与反扫荡持续不断,伤兵众多,院部原有救护力量有限,队员全部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第23医疗队还先后抽调两个手术组,于1938年春、1939年春到延长县交口镇第三医疗所和延川县禹居镇第二医疗所开展手术活动。

壮歌,回响太行山

山西是中国红十字会另一救护中心。1938年9月,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组织第61医疗队、第13医疗队和“驴马队”前往山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日军封锁线,顶风冒雪翻越太行山,于1939年1月辗转抵达山西潞城,受到朱德总司令及杨尚昆、康克清等的款待,随后派往沁县八路军野战医院,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1939年,细菌学家江涛声自德国留学回国,途经香港时,与宋庆龄不期而遇。宋庆龄以“民主大同盟”的名义,向国外募集一批医药器械,托新西兰友好人士詹姆斯·贝特兰护送至西安,转运延安,江涛声夫妇要求同往。一行人到达目的地后,江涛声决心留在敌后战场,向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第一大队部请求派其到五台山白求恩医院为八路军服务,得到嘉许。第一大队部将要求去敌后为八路军服务的人员组编为第40医疗队,江涛声任队长。

1939年冬天,第40医疗队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刘民的帮助下,离开西安赴五台山白求恩医院。几经波折,渡河到了垣曲,途经山西新军独三旅驻地时,在该军后方医院为重伤病员施行手术,并举办培训班为院方培训医务人员。

北上南下,彰显伟大爱国力量

对新四军的医疗援助,也为中国红十字会所关注。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中国红十字会上海煤业救护队,调集几十辆汽车,载运伤兵和难民,往返于伤兵医院、难民收容所和前沿阵地之间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74556.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