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州市、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

抗战热潮使中华全民族焕发了生机

 时间:2015-08-08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时,国内出现了一种空前未有的民族觉醒,这种社会进步才是把抗战坚持到胜利的保障。

当年日本高级军官和谋士大都熟读中国历史,最欣赏的又是元朝灭宋朝、清朝灭明朝的事例,并以此为依据自认为能鲸吞整个大陆。在他们眼中,“支那人”仅具备乡土观念而没有统一的国家民族观念,不可能团结一致对外。他们没有看到,时代已经不同,此刻的中国正处在进步之中。

中国古代形成民族共同体时,虽有最初的族群意识却存在很大局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精神,恰恰是在甲午战败后进行戊戌变法和反清革命时形成,可谓是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思想却在天下成为共识。五四运动高举起的爱国大旗,随后共产党人提出的反帝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更使热爱国家的精神成为开始觉醒的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抗战期间,一个窜到迪化被抓获的日本特务在受审时便交待说,他最吃惊的是在这块偏僻的“回部”地区居然也是一片抗日救国的呼声。

中国的觉醒,在当时的文艺界有突出反映。自上世纪30年代中期起,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引导下,文艺界掀起了鼓励群众抗战的热潮,例如街头剧、活报剧、独幕剧由于对剧场和舞台的要求低,其小型化、通俗化更适合战争时期的流动演出,表现的最为活跃。当时最著名的街头戏,就是《放下你的鞭子》,在1936年就出现在街头。

剧本描写了父女两人,由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家乡,父亲为了生计而被迫用鞭子逼迫女儿卖艺,女儿哭诉国破家亡的不幸,常常激起观众的强烈的感情共鸣和民族义愤,往往没等混杂在观众中的演员出场,观众自发地就会喊出“放下你的鞭子!”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只几天内,夏衍、于伶等二十余人集体创作完成一部叫做《保卫芦沟桥》的话剧揭开了抗战戏剧的序幕。接着,其他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还有《血祭上海》、《台儿庄》、《八百壮士》等也都登场,一时蔚为风尚。

周恩来当时的身份是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首席代表,1938年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他把国内文艺工作者组织起来,一部分输送到延安和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其余则通过郭沫若主持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组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文艺大军。当时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音乐界、电影界、美术界等全国性抗敌协会也先后成立。延安在当时也是抗战文艺的一个中心,《黄河大合唱》就创作于1939年3月的延安,堪称民族史诗。“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一歌声响彻了中国大地。

抗战开始后的中国,到处是民族解放的歌声,到处是奋起游行的人群。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到纪录片时最受刺激的一段镜头,就是看到日俄战争期间的日军当众处决中国人时,周围的人都像热闹一样麻木。抗战时的中国,却表现出民族的觉醒,人民终于有了组织,抗日民族解放的呼声,也使我国这个古老的国家焕发了新机,这不仅能有力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同时推进了进行反对封建腐朽势力的民主革命,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进步。

E都市首页

时讯首页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ent/53556.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