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媒体探访河南艾滋村:病患融入社会 年轻人不回来

 时间:2015-12-01 06:10:13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媒体探访河南艾滋村:病患融入社会 年轻人不回来

2003年起,上蔡县为艾滋病人办理了就诊卡,病人持卡治疗全免费。


媒体探访河南艾滋村:病患融入社会 年轻人不回来

72岁的患者林秀梅正在做饭。一张当年的艾滋病预防海报被做成了围挡。


媒体探访河南艾滋村:病患融入社会 年轻人不回来

放学后的孩子们在村道上玩耍。看上去文楼村和北方的普通村庄并无二致。


媒体探访河南艾滋村:病患融入社会 年轻人不回来

“木耳厂”原址。据村干部说,这个投资近200万元的集体企业近年来因为技术跟不上,种木耳已改成了香菇种植。 A16-17版图片/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11月24日,初雪,当37岁的刘歌令开动三轮车在村口碾下第一道车痕,这里的村民就开始了一天的生活。72岁的林秀梅清除从简易棚屋厨房的漏缝中吹进来的积雪,准备早饭;60岁的郭秀开始在卫生所的菜地里走动,查看蔬菜的伤冻情况;38岁的刘恒国开始起床烧水,为病床上并发症越来越严重的妻子林同英擦脸……

他们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劳作、生活、欢喜、忧伤,就像他们所在的村庄一样。村前的麦田和菜地盖着薄薄的积雪,最前排的校舍、村委会都是两层装着大玻璃窗的米黄色小楼,一间间掩盖着积雪的青砖瓦房,这里和北方的普通村庄并无二致。

但是,在这个村庄,你怎么走都绕不过田野里那些积雪的坟茔,就像刘歌令、林秀梅、郭秀,怎么活都绕不过“艾滋病人”这个字眼,这里是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在20多年前,因大规模卖血的交叉感染,文楼村成为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艾滋病第一村”。

要找艾滋病感染者,找瓦房就行

刘歌令从家里出发的时候,87岁的爷爷已经做好了一碗鸡蛋汤端给他,“喝了,补一补。”

这是一个残存的家庭,因为那场灾难。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快速致富”的大环境影响下,在“救死扶伤,献血光荣”的号召下,偏远贫困的中原地区农村,成了便宜血浆的理想采集地,采血者大部分为卫生部门所开血站。但同时,不卫生采血为艾滋病病毒的蔓延制造了条件。

当时,在河南农村流行一个口号,“胳膊一伸,露出青筋,一伸一拳,五十大元”。

文楼村位于上蔡县城东南三公里处,人均耕地一亩左右,村里的老人说,文楼村传统的营生是种菜,但卖不了多少钱,种十年菜盖不到三间瓦房。

据第一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郭秀回忆,“文楼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有人卖血了。到1995年,几乎家家都有人卖血。”

刘恒国指着自己的青灰色瓦房告诉新京报记者,“我和妻子卖血盖了这三间瓦房,房子盖完第二年,妻子就查出了是感染者,现在已经发展成病人。”

村里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很多人卖血都是为了盖房子,你要找艾滋病感染者,找瓦房就行”。

当时,刘歌令十多岁,看到村里的人都去卖血,邻居家盖了大瓦房。刘歌令问父母,我也去卖血吧。心疼他的爷爷说,“我卖骨头也不让你去卖血。”

爷爷不让他去卖血,因为他是家里的男孩,是独苗,“卖血对身体不好。”但为了盖大瓦房,刘歌令的姐姐刘玲去卖血了。2001年,刘玲查出感染艾滋病毒,第二年就去世了,撇下两个女儿。

据相关媒体报道,当时文楼村3211名村民中,被检测出的艾滋病携带者678人。截至目前,文楼村已经有200多名患者死亡。2003年,是文楼村最悲伤的一年,一年内文楼死亡26人,郭秀回忆,2003年那年的某天,村里一下子死了7人。“办丧事吹唢呐,那天,整个村都是唢呐声。”

没有卖过血的刘歌令并没有逃脱那场灾难,2003年,刚刚办完婚礼的刘歌令去广州打工,但在工厂体检时,刘歌令被检测出感染艾滋病毒,被工厂辞退。至今,刘歌令和他的家人也不明白他是如何感染上

数据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177641.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