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州市、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

北京现罕见墓葬群 壁画展现一千多年前古人生活面貌

 时间:2015-08-03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这次考古发掘的墓葬群跨越千年,连接了不同朝代,揭示了文化演进过程,为今后研究和复原北京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状态、丧葬习俗、文化交流、商品贸易、民族迁徙融合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在北京南部大兴地区一块方圆70万平方米的在建工地下,埋藏着东汉、北朝、唐、辽、金等不同时期的两百多座古代墓葬。它们错落地分布在距离地表4米到7米的土地深处,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不久前,历时近两年的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接近尾声,这个几乎穿越整个北京历史的墓葬群面貌更加清晰了。它用带着泥土的铭砖、壁画、漆器乃至农作物的种子告诉我们,历史上,这里的人们曾经这样生活……

天然的“古墓博物馆”

墓葬群所处的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位于北京南部,历史上曾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河道拐弯处。原本在这里实施的是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委托进行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而附近早已高楼林立,不远处已经开通了地铁。

在考古现场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年代的墓穴分层分布,年代越久远的埋藏越深。从2013年底进行考古勘探至今,这里已经陆续发现了200余座墓穴,其中有东汉墓葬9座,北朝墓葬4座,唐墓78座,辽金墓60座,元墓45座……最深的墓穴距离现在地表有7米多。另外还有一块3000多平方米的金代祭祀遗址。

不同年代墓葬在同一地点、不同深度分层保留的奇观,与永定河泛滥带来的水土淤积有关。历史上记载,永定河曾经有300米宽,由于上游植被破坏一度形成严重的水患,被古人称为“无定河”、“黑河”、“浑河”。由于上游伐木造成水土流失,墓葬之上淤积了大量的泥沙,甚至将其整个覆盖。恰恰是这些厚厚的泥沙,为古墓的保留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尚珩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永定河从西北流向东南,由于这片墓地的位置独特,恰好位于河道拐弯的地方,因此容易受到水患的影响。这块墓地的发现,为研究北京古代自然环境的变化提供了佐证。

据黄村镇规划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区域于2009年底拆迁完毕,2013年底按照规定进行了考古勘探,未来的开发计划尚不明确。受访专家认为,该区域涵盖了不同时代形制丰富的各类墓葬,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座天然的古墓博物馆。

壁画上的发现

进入其中的一座辽代墓地,用手电照亮黑漆漆的四周,本刊记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空间宽敞,不仅能站进去三四个成年人,墙上还布满彩色壁画。壁画里,石榴、茶壶、橱柜、桌子、高椅等物品一应俱全,展现了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生活面貌。

“你看,这里画着个胖女人,桌子上面还有水果,衣服放在五斗橱里面,凳子上还有坐垫!”尚珩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地区发现有壁画的辽墓不超过10个,可谓稀有。因此,当发现古墓里棺床、墓道、祭台还有一些随葬品整体保存得十分完好时,他大喜过望。

据介绍,这片墓地群时代跨度很大,是展示北京地区古代墓穴的一个窗口。从墓葬的形制看,有东汉砖室墓、唐代船型墓,还有辽代的圆形墓,不同年代墓穴特点鲜明。其中,具有胡人风格的“梯形棺”,成为当地与北方游牧民族杂居的见证。

北京地区在东汉时期为幽州辖区,地处边陲。由于中央王朝实力衰微,这里一度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占据,因此,墓葬并不是传统的汉人规矩的矩形,而是胡人风格的梯形,这也成为了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在此碰撞、交融的见证。

唐代中晚期的一种墓葬也颇具特色:墓室内有用砖做的斗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46648.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