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州市、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

黄志强:中国胆道外科之父书写“大医精诚”

 时间:2015-08-03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黄志强:中国胆道外科之父书写“大医精诚”

既精于医术,又诚于品德,这正是中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一生的最好注脚

“我怎么会在这儿?”八年前的一天,17岁的王楠睁开双眼,看见一位和蔼的“白大褂”正对护士长交代注意事项。那时,她并不知道自己因十二指肠破裂及其并发症,已昏迷了七天七夜,更不清楚若不是这位“白大褂”的妙手回春,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位“白大褂”,正是中国肝胆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原组长黄志强。

今年4月24日,曾抢救过无数肝胆胰重症患者的黄志强院士辞世,终年93岁。从医70多年的他,将生前最后的一项决定,也献给了挚爱的医学事业:遗体用作医学解剖。

“我专攻肝脏,他专搞胆道,我们‘肝胆相照’。”黄志强多年的老朋友、老同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说。

黄志强离开了,留下的不仅有1200多例全国疑难肝胆管结石手术的成功范例,更因其勤奋治学、患者至上的理念,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著作指出,所谓大医者,以解救众生疾苦为大,既要精于医术,又要诚于品德。

走进黄志强生前的办公室,《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堆满医学书籍和论文的办公桌旁,发现一幅足以诠释孙名医所意的书法作品——“大医精诚”。这正是中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一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最好注脚。

中国肝胆外科学的“拓荒者”

如果把医学界比作武林,黄志强则是中国肝胆外科学的“开山鼻祖”。

1938年,目睹国人遭受深重苦难的黄志强子承父业,报考了医学院校,并突破日军封锁,取道澳门、香港、越南,辗转奔赴云南昆明求学,踏上从医报国之路。

大学期间,生理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令黄志强如痴如醉,他对人体内的每条血管、每块肌肉、每根神经都烂熟于心。缜密的思维、敏捷的反应使他具备了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基本条件。

毕业后,黄志强经人介绍,投奔重庆中央医院吴英恺教授门下。吴英恺重视术前准备、外科病理和第一手资料,手术简洁稳重。黄志强从导师身上学到了严谨的治疗态度,30多岁时就成长为一名“从头到脚都能开刀”的全能外科医生。

此时,俗称“穷人病”的肝内胆管结石病引起了黄志强的关注。60多年前,中国肝内胆道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仍是“盲区”。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认识水平,医生对此病常束手无策,称其为“不治之症”。

黄志强认为,病人的需要就是研究的方向。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医学领域,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他开始专攻肝胆外科学。

为了弄清病因,黄志强先后多次在西南地区进行调研,积攒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对于临床重症患者,他更是连续几天几夜守候在病人床旁,观察思考其中的变化。

1957年,35岁的黄志强首创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胆管结石病,开辟了以肝脏外科技术解决胆道问题的新途径,至今仍为国内外广泛采用。

1962年,黄志强创建了我国首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肝胆外科专科。两年后,他成为首位为病人成功实施肝动脉结扎术的外科医生,使肝内胆管大出血不再是不治之症。

1973年,黄志强围绕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提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可呈肝内局限性分布”和“高位肝胆管狭窄是原发性肝胆管结石主因”两个著名论断,在国际胆道外科领域引起轰动。

“路虽远,没有走不到的”

1985年,63岁的黄志强在重庆工作40多年后,来到了驻地在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在该院专家组成员

文章地址: http://www.xianzhaiwang.cn/shehui/46610.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